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Banner
所有性別都應受到尊重與守護

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的「2030永續發展目標」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, SDGs)共有17項,其中目標5是「實現性別平等,並賦予婦女權力」(Gender Equality),透過終結所有對女性的歧視、提供女性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力,讓女性有機會在決策過程中發出聲音,進而推動政策及法律能朝向具有性別觀點之方向前進,當政府資源配置能夠保障不同性別皆能平等參與社會、公共事務及資源共享,方能達到「性別平等」之目標。(資料來源: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

性別平等指的是所有性別的人在法律、社會、經濟和文化等各領域中,皆應享有平等的權利、機會和待遇。性別平等的核心理念在於消除性別歧視、偏見和不公正待遇,當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參與經濟、政治和社會活動,並按照自己的能力、興趣和需求發展,不受到傳統性別角色和刻板印象限制時,社會的整體創造力、效率和和諧度便會持續提升,而人們也能生活在人人平等、彼此尊重的社會環境中。

臺灣在推動性別平等政策方面成效有目共睹,依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(UNDP)發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(Gender Inequality Index, GIl,值愈接近0代表性別越平等),近5年來我國GII落於0.036~0.056,性別平等表現皆排名亞洲第1名、介於全球第6~9名之間。政府在落實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(CEDAW)前提下,積極推展性別主流化工作、中央及地方政府輔導獎勵推動性別平等業務、促進女性國際參與等,多方鼓勵女性積極參與社會、擔任決策角色並發揮潛能及影響力,持續擔任政府性別平等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。

行政院《2024年性別圖像》
資料來源:行政院《2024年性別圖像》
不間斷地前進,需要堅實的支持

作為臺灣性別平等政策重要基石之一的「性別平等教育法」,主要推動學校及社會的性別平等教育,讓學生從小培養性別平等的觀念,消除性別刻板印象。性別平等教育法明確規範各教育階段需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,並敦促高教應開性別研究相關課程。順應數位時代的來臨,由教育部主辦的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」,亦發行傳播力更強之電子刊物,透過社群媒體多樣化媒材,傳遞與性別相關議題、提供民眾深入淺出的探討與分享。

性別平等觀念的推動,除了從教育扎根外,更延伸至社會。為了保障勞工在職場環境能夠獲得平等待遇,2002年開始實施的「兩性工作平等法」,幾經修正後在2023年更名為「性別平等工作法」,目標在消除職場中的性別歧視,強調同工同酬,以及提供家庭照顧假、育嬰留職停薪、育嬰留職停薪津貼、陪產假、企業內部托兒等措施,打造性別平等的友善職場。

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男性申請比例達25.2%創新高!
資料來源: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男性申請比例達25.2%創新高!

2019年獲立法院通過的同婚合法化,讓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,保障了性別少數群體(LGBTQ+)的平等權利,強化了對多元婚姻形態的尊重,民眾支持婚姻平權的聲浪在2024年更達到56.5%。正是性別平等教育「多元與平等」、「包容與尊重」的核心理念之實踐,支持臺灣性別平等邁入重要里程碑。(資料來源:台灣同婚合法5週年調查 社會支持度56.5%創新高

持續邁向性別平等

達到性別平等不是一蹴可及的,透過教育推廣、律法保障、文化改變等,平權社會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,所以每個人的參與及行動在過程中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。當人們能跳脫性別框架、消除對性別的歧視或偏見,尊重每個人在性別上的獨特多元面向,才可達到真正的平等,而這份平等是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最大力量。

平臺資源整理
#性平大補帖
教育部
申請期限: 無限期
行政院
申請期限: 無限期
行政院
申請期限: 無限期
#照護身心靈
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
申請期限: 無限期
衛生福利部
申請期限: 2024.08.01 - 2025.12.31
衛生福利部
申請期限: 無限期

發布時間:2025-03-05

版權所有 2022 ©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